【长江追梦人】谢刚:“长江系”合伙人的创投之路

5442
来源:长江商学院金融MBA  作者:原编  责任编辑:张慧


        2011年刚大学毕业的谢刚不知道4年后自己会创立一个风投公司,就像2007年刚进入大学校园的他不知道自己以后会进入长江商学院就读金融MBA一样。


       ——人们口中所谓宿命般的安排,往往是在走过以后,隔了很长时间回望,才蓦然发现命运转折的关键点,历历分明。



       长江追梦人:谢刚


微信图片_20191114214151.jpg

     长江商学院金融MBA 2017深圳班

       易合资本 

       执行总裁 创始合伙人



      “误入”风投之路


      2000年前后,世界范围内互联网泡沫的余波未散,国外风险投资遭受重创。不过,远在东方的中国,风险投资正作为一个朝阳行业冉冉升起。


      1998年,“中国风险投资之父”成思危提交了一份《关于尽快发展我国风险投资事业的提案》,这就是后来被认为引发了一场高科技产业新高潮的一号提案。2000年,在成思危的支持下,由民建会员企业参股的“中国风险投资有限公司”成立。随后,国内大大小小的风投公司陆续成立,如熊晓鸽率领的IDG、邝子平代表的英特尔投资、朱立南创立的联想投资,以及大名鼎鼎的深创投。正是在这一波创投公司的灌溉下,中国大地上涌现出一批新科技公司,有了这批公司,才催生了2009年创业板的到来。


     历史的大潮如此强劲,以至于连当时正读大三的谢刚也没能完全置身事外。


     像很多85后的男孩子一样,谢刚非常喜欢打游戏,因此大学报了计算机专业,期待有一天毕业后能够成为一名游戏开发工程师。2009年,创业板开板的消息传来,让所有大学生为之兴奋。创业板的出现让方兴未艾的创投行业更加前景可期,谢刚家里有长辈从事创投工作,在家人的建议下谢刚开始考虑进入创投行业。2011年,谢刚毕业来到中国风险投资有限公司旗下的中国风险投资研究院,主要从事理论研究工作。


     由于是跨行业,他边学边研究,在中国风险投资研究院,谢刚看了大量研究资料,对行业有了初步的了解。半年后,中国风险投资有限公司打算在全国开展业务,谢刚被派去新开辟华南分部,当时整个华南分部包括领导在内只有3个人,他们的主要工作是发现处于发展早期的优质公司,然后投资。


    沉默的三分钟


     领导带着两个新人跑了一周,就跟他俩说要单独上门看项目了。作为一个刚毕业的小伙子,谢刚一没资源二没人脉,只能先从百度上搜索公司前台的联系方式,然后硬着头皮上门拜访。很多时候电话刚打过去就被当作诈骗电话挂掉,100个电话只有十几个打通,十几个中又只有几个愿意坐下来聊一聊。


     谢刚清楚记得,第一次拜访的企业在白石洲,去之前做了很多功课,把所有想了解的问题一一列出来,但还是在交流现场发生了意想不到的尴尬。那是一次电话中好说歹说之后,对方终于相信了他是来做投资的,跟老板约好了上门沟通。进了老板办公室,谢刚就照自己准备的把公司介绍“背”了一遍,又把所有问题一箩筐全倒出来,老板被这些劈头盖脑的问题砸懵了,又看对方是个毛头小伙子,心想即使真是来投资的也没啥话语权,一时间看着上门的访客不知道该说啥;而此时,谢刚的问题都问完了,也不知道接下来该聊些什么。


     最怕空气突然的安静,而且还是漫长的90秒,谢刚恨不得找个地缝钻进去,最后他终于想起来,结结巴巴介绍起了自己的公司,开始了人生第一场生疏的风投项目沟通。


    第一次沟通的目的是了解公司的基本情况,通过这些基本情况和直观的接触,来判断这个公司是否符合投资的要求,值不值得继续推进下去。如果觉得还不错,就要在公司内部做一份立项报告,给全公司同事路演这个项目,经受住各个方面的“拷问”之后,才能在公司层面立项,开展下一步的调研。


     接下来,除了跟标的公司的高管沟通,还要拜访标的公司的上游供应商和下游客户,以及行业竞争对手,做行业分析······这一系列的调研最终汇总成近百页的报告,就是风险投资尽职调查报道,也被称为投资建议书。如果投资建议书也审核通过,接下来就是签订投资协议和打款了。但风投是沙里淘金的工作,往往成百上千的项目只有一小部分能走到签订协议这一步,而其中成功者更是凤毛麟角。


微信图片_20191114214211.jpg

谢刚(左)与竹云科技董事长董宁


       2012年7月,刚好毕业一年,谢刚独立完成了第一个投资项目,后来成功退出,给公司赚了不少钱。经过长期的一线历练,他如今对项目开拓游刃有余,还积攒了广泛的业内人脉资源,后来又陆续成功投资了安泰创新、锦瑞电子、雷迈科技、竹云科技、国佳新材(833295) 、威达宇电(430288)、中科水治理(831511)、宏达环保、普乐方(834215)、企查查等优质项目。而在一个个项目中,谢刚也爱上了风险投资这份工作。


     “长江系”合伙人


      在中国风险投资有限公司项目组,谢刚有一个关系不错的同事,在长期的合作中彼此认同,互相赏识。2015年3月,这位同事与金融MBA班上的两位同学看到创投行业的发展潜力,三位年轻人灵光一闪,有了创业的打算。他们把想法告诉谢刚,邀请他一起创业。


微信图片_20191114214214.jpg

谢刚(左一)与公司合伙人及同事


     中国风险投资有限公司是老牌国有背景风险投资机构,此时谢刚已经在这里呆了三四年,也有出去闯一闯的想法,但家人并不支持。一方面因为中国风险投资有限公司待遇好工作稳定,一旦离开很难再找到这么好的工作;另一方面,创业有风险,大家不看好这几个小年轻能做成什么事情。


     但由于体制的原因,在国企年轻人的上升渠道比较缓慢,像所有处在这个年龄段的男生一样,谢刚也想证明自己的价值。少年意气,壮志满满,一心想做出一点事情的几位年轻人成立了一家创投机构——易合资本。


     几位创始人均是名校毕业,担任过高管,是各自领域的佼佼者,一开始谁都不服谁,都觉得对方应该听自己的,初创伊始难免有矛盾和摩擦。但毕竟都是年轻人,好沟通。有事情大家就开合伙人会议,有什么想法都在会议上提出来,如果超过半数同意,就表示事情可行,大家就齐心协力去做好。经过一年的磨合,几位创始人都找到了各自的定位。谢刚精通一线项目考察,便担起了项目投资的重任。


     经过四年多的发展,易合资本逐渐将目标集中在“先进制造”、“企业服务”、“文化消费”三大领域,致力于探索、发掘新经济领域的独角兽公司,目前公司已成功投资数十家明星项目,资金管理规模达5亿元人民币。


     平时工作中,公司并没有很明确的上下级的观念,管理比较扁平化大家下班了没事还会一起去打打球,聚会什么的,谈起相处的状态,谢刚觉得更像兄弟和“家人”。


    2017年,公司成立2年多了,发展比较平稳,一次聊天中,其他几位创始人说,要不谢刚你也去读长江金融MBA吧,这样易合资本就能算是真正的“长江系”公司了。


     话说三十而立,此时谢刚即将步入30岁,他也想扩展一下自己的知识边界,开阔眼界。因此,在公司其他三位合伙人毕业2年之后,谢刚也来到了长江商学院入读金融MBA。


     重感情的“风投人”


       88年出生的谢刚身上有一种“少年感”,干净、真诚,性格阳光开朗,班上的同学都很很喜欢跟他玩,做游戏、讲案例,或者是下课后的聚会,都会把他拱出来,有什么事情、想法也喜欢找他聊。


微信图片_20191114214217.jpg

谢刚(右)与长江FMBA同学


     在班上,谢刚有很多要好的同学,从他们身上谢刚丰富了思维方式。比如,有的同学是做投行,有的是“发债”的,虽然都在金融行业,但分别从各自领域出发,便会有不同的思考方法和逻辑。比如,投行从某个方面来讲,可以说是风险股权投资的乙方,从这里,谢刚可以了解对手方的想法;“发债”强调安全性,一个公司能不能发债,要全面分析公司的资产,而谢刚所在的创投领域,则是要预判公司未来的发展前景,与“发债”的评估思路完全相反。


     读长江的两年,也是谢刚创业的两年。读书开阔了视野,拓宽了圈子,让他交到更多志同道合的朋友;而创业则让他从一个“小孩”成长为考虑公司方方面面的“家长”。两年前谢刚脸上满是孩子气,如今纯真背后更多了一份沉稳与成熟。


     在长江金融MBA,谢刚最喜欢上阎爱民教授的课,教授组织行为学。有一次在课堂上,阎老师让大家做一个八重人格的测试,谢刚测出来自己是班上唯一一个稀有的人格。教授说,很多人都利益至上,只有你重视感情胜过金钱。谢刚认为这个测试看透了自己都不曾观察过的内心。


     虽然身在浮华的金融圈,但谢刚觉得自己对金钱的诉求并没有那么渴望,倒不是说不需要钱,而是在努力去证明自己能够创造价值的过程中,结识的朋友、经历的事情,对他而言更加珍贵。


     或许正因如此,冥冥之中,他的人生轨迹也在被情感牵引:当初在家人的建议下进入风投行业,是亲情;后来离开大平台跟朋友创业,是友情。


     虽然当年进入风投行业并不是自己的本意,但如今的谢刚已经爱上这份职业。如果再重新选择一次的话,他也会毫不犹豫再一次选择曾经走过的轨迹。从企业初创早期就介入,独立判断它的发展前景,投资后又一路跟进帮助企业成长——说起曾经做过的项目,谢刚一一道来:从事身份管理、访问控制和云应用安全领域的竹云科技,做智能企业信息查询的企查查,以及多屏互动领域的佼佼者乐播科技……声线温柔,好像在说自己照顾长大的孩子。


     关于未来,谢刚没有想很多,只想在已投资过的“先进制造”、“企业服务”、“文化消费”三大领域进一步深耕,整合积攒的经验,打造垂直行业的“投资小生态”,看着更多熟悉行业的新公司成长起来。


     从中国本土创投诞生到现在已经有20年了,当年投身中国创投事业的先驱者老当益壮,后来者青春正盛,经济社会发展的潮水挟裹着身在此间的每一个人。像谢刚一样,我们已经分不清究竟是时代改变了我们,还是我们改变了时代;又或许,我们就是时代,时代就是我们。


版权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MBA教育网”的所有作品,均为中国MBA教育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中国MBA教育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MBA教育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3、本网不保证向用户提供的外部链接的准确性和完整性,该外部链接指向的不由本网实际控制的任何网页上的内容,本网对其合法性亦概不负责,亦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