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院长谈】电子科技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肖延高副院长:锚定新质生产力发展需求以“三驾马车”构建MBA培养新范式

3641
来源:中国MBA教育网  作者:原作者  责任编辑:王威林


教育是国之大计、党之大计。在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加速演进,人工智能引领新一轮科技革命与产业革命的当下,商科教育尤其是MBA教育作为高层次管理人才的培养核心,正站在“挑战与机遇并存”的历史交汇点。

中国MBA教育网《院长谈》栏目特邀电子科技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副院长肖延高教授,围绕MBA教育在AI时代的挑战和机遇、电子科大MBA的特色发展路径等核心议题展开深度对话,解码AI时代商科教育的破局之道,展现电子科大MBA的品牌实力与使命担当。


1761125631413523.jpg


扎根电子信息领域 铸就特色MBA教育标杆

“中国MBA教育从1991年正式起步,走到今天是很不容易的,成效也是非常显著的。”肖延高副院长在回顾学院发展历程时提到,电子科大作为第三批MBA教育试点单位,自1997年起就高度重视MBA教育在商科教育里的生力军和拳头作用。学院依托学校在电子信息领域的顶尖学科优势,最初便明确了扎根中国电子信息产业、打造鲜明特色的核心思路。在2001年教育部MBA教育评估中,学院斩获“特色第一、综合第二”的优异成绩,为后续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近三十年深厚积淀,学院在MBA教育领域持续突破:从早期引入国际先进MBA培养理念,到逐步探索中国特色的“管工交叉、产教协同”模式;从聚焦电子信息产业管理人才培养,到升级“管理+科技+人文”多学科融合;从推动国际化认证,到打造具有电子科大特色的一流MBA教育品牌,电子科大经管院始终与国家经济社会发展同频共振。如今,学院已构建起覆盖“创新领导力、科技创新、产业创新”的多元MBA培养矩阵,整合学校计算机科学与工程学院、信息与通信工程学院、自动化学院等理工科优势学科资源,联合20余个行业龙头合作企业,成为支撑新质生产力发展、赋能产业升级的重要人才培养阵地。


AI时代的双重挑战 共生与融合的必然命题

谈及AI发展对MBA教育乃至整个社会的冲击,肖延高副院长指出,当前中国MBA教育面临两大核心挑战:

首先,AI带来的变革绝不仅仅是技术层面的局部调整,而是对经济形态、社会结构甚至文化基因的革命性重塑。在经济领域,AI将催生全新的经济形态与产业赛道,这些未经验证的“新物种”对MBA教育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社会层面,AI将推动社会治理方式、社会结构形态的重大变迁,管理者需具备理解并适应这种变迁的能力;更严峻的挑战在于,AI很可能让人类的文化基因产生“突变”,在文化领域“秒杀”人类。肖延高副院长认为,正如我们逐渐意识到生态环境与人类不可分割的关系,提出“环境友好”以推动生态文明建设,应对AI时代的挑战也需借鉴这一思路,在AI发展过程中植入“人类友好”的理念,实现人脑智能与人工智能的和谐共生。

其次,随着技术与产业的深度绑定,单一管理知识已无法满足企业需求,“管工交叉”成为MBA教育的必然趋势。肖延高副院长强调,在AI引发伦理争议、人文缺失的背景下,对“跨学科”的理解不能止步于“管理+科技”,真正的跨学科融合需实现“管理、科技、人文”的三维统一,这要求MBA教育打破学科壁垒,构建更立体的知识体系。


抓住新质生产力发展机遇 构建“三驾马车”MBA体系

面对AI时代的挑战,肖延高副院长认为,新质生产力发展战略为MBA教育提供了历史性机遇。基于总书记“科技创新与产业创新是发展新质生产力的基本路径”的论述,学院构建了“三驾马车”式MBA培养体系,将“创新链、产业链、资金链、人才链”深度融合,精准对接不同阶段的创新需求。

“第一驾马车”即全日制MBA(创新领导力MBA)。作为学院坚守多年的核心项目,全日制MBA聚焦青年人才的职业转型与能力培养。“我们创办创新领导力MBA,就是希望他们能够在未来的创新发展这个大背景下以及时代洪流下,能够有更好的职业发展,对社会做出更大的贡献。”肖延高副院长解释道。

2024年正式推出的“科技创新MBA”,是学院响应新质生产力发展战略的“第二驾马车”。肖延高副院长介绍到:“科技创新,它有一个从0到1的问题。这个过程一定是需要人才来支撑的,尤其需要有科技素养,又有相应的管理能力(包含金融能力),还有人文情怀、家国情怀的年轻管理者。”该项目旨在帮助科创企业解决从零到一的问题,从Idea到相应的技术方案,最后变成产品,进入市场,为用户、消费者所接受。肖延高副院长透露,科技创新MBA推出后已获得社会广泛认可,成为考生报考的热门选择。

在“科技创新MBA”成功的基础上,2025年全新升级的“产业创新 MBA”成为“第三驾马车”,进一步聚焦从1到10,从10到n的“生态构建”。肖延高副院长表示,当前创新已从早期的模仿式创新闯入“无人区”,企业需从“跟跑”转向“领跑”,这要求管理者具备打造新产业赛道、构建平台商业生态的能力,而产业创新MBA正是为这一需求而生。

肖延高副院长坦言,经管学院难以独立打造覆盖整个产业生命周期的产业创新MBA;要以创新驱动产业的高质量发展,仅凭课堂教学也远远不够。为确保人才培养与产业需求高度契合,学院从2023年起便成建制有组织地实行改革,打破资源壁垒,推进校企协作。在学校研究生院支持下,经管学院牵头与计算机科学与工程学院、信息与通信工程学院、自动化学院等签署正式合作协议,将其他学院的老师纳入经管学院统一排课与考核体系,共同完成课程设计、开发、实施与评价,真正实现“管工交叉”。另外,依托20余个研究生联合培养基地,经管学院联合相应的理工科学院,与长虹、东方电气、北京思特奇等上市公司及行业巨头建立三方合作机制,以“产教协同”保障三驾马车行稳致远。

在访谈尾声,肖延高副院长感慨:“在MBA教育领域战斗了这么多年,我深切地感受到,现在已经走到了创新驱动MBA教育高质量发展的一个重要时刻。我们应该有自己的站位,应该有自己的主张,也应该有自己的作为。”展望未来,他期待电子科大的MBA教育能够在中国MBA教育特色化和品牌化发展道路上做出贡献,书写属于自己的璀璨篇章。


版权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MBA教育网”的所有作品,均为中国MBA教育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中国MBA教育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MBA教育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3、本网不保证向用户提供的外部链接的准确性和完整性,该外部链接指向的不由本网实际控制的任何网页上的内容,本网对其合法性亦概不负责,亦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