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16至17日,由全国工商管理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指导委员会、中国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学会主办,山东大学MBA/EMBA教育中心承办的第四届全国MBA培养院校《国际商务管理》核心课程师资研讨会在济南举办。研讨会以“数智化驱动下中国企业出海新生态与国际商务管理知识体系重构”为主题,中国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学会工商管理专业学位工作委员会秘书长、全国MBA教育指导委员会秘书处办公室主任王萍,国际商务学会(Academy of International Business)副主席吕文珍,山东大学管理学院党委书记付岩志出席会议并致辞。会议通过主题报告和分组研讨的形式,讨论决定《国际商务管理》MBA核心课程的教材编写、课程建设及师资培养由武常岐教授和山东大学牵头组织。
PART1 开幕式
王萍代表中国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学会对本次研讨会的顺利召开表示衷心祝贺,并介绍了MBA教育在中国的发展现状。她强调,在全球经济格局深刻变革背景下,企业出海战略与《国际商务管理》课程体系建设具有重要战略意义。国际商务管理是挑战更是机遇,需要教育界与产业协同构建赋能体系,通过知识创新与人才培养持续赋能,推动中国企业在全球化进程中实现高质量发展。
吕文珍指出,面对VUCA时代的全球挑战,更需以战略眼光把握其中孕育的发展机遇。她强调,通过深化跨领域对话与协同创新,推动产学研深度融合,是应对不确定性、培育新质生产力的重要路径。吕文珍呼吁各方携手开拓国际合作新空间,以全球视野构建互利共赢的协作网络,在参与国际规则制定与全球治理实践中,生动诠释中国智慧与中国方案,共同书写新时代国际商务发展的精彩篇章。
付岩志介绍了山东大学管理学院坚守“为天下储人才,为国家图富强”的办学宗旨,构建“理论+实践”双轮驱动的国际商务学科体系。面对数智化浪潮,学院着力推动课程体系与数字技术深度融合,探索中国特色国际商务管理知识体系创新,并秉持开放合作理念,深化产学研协同,致力于培养兼具家国情怀与全球竞争力的复合型管理人才,携手兄弟院校共绘商科教育发展新蓝图
山东大学管理学院武常岐教授主持开幕式。
PART2
“数智化驱动下中国企业出海新生态
与国际商务管理知识体系重构”主题报告
商务部研究院国家高端智库专家、中国国际投资促进会特邀副会长、商务部政策研究室原主任柴海涛作题为“当前企业出海面临的新形势新特点”报告。他系统梳理了全球化演进特征与核心驱动要素,深度解构中国企业出海的宏观环境与战略图景。其分析紧扣国际产业分工重构、地缘政治博弈加剧等现实背景,精准把脉新兴赛道机遇,直面供应链安全、规则壁垒等挑战,为会议构建了兼具理论深度与实践价值的研讨框架,为与会者探索全球化新范式提供了重要学术支撑。
海信集团有限公司副总裁刘斌以“海信全球化之路”为题作报告。他通过海信集团在海外市场布局的典型实践,生动展现了中资企业全球化进程中的战略定力与创新智慧。他的分享既呈现了海信在品牌国际化、本土化运营、供应链整合等领域的创新实践,更深刻诠释了中国企业在全球化浪潮中展现的开拓精神与商业智慧,为与会者提供了可资借鉴的全球化发展范本。
美国迈阿密大学讲席教授陆亚东通过线上形式作题为“国际商务管理教学的新动向”的主题报告,前瞻性研判中国企业全球化进程中的教学范式转型。他系统剖析了地缘政治博弈、数字主权争夺、ESG标准重构等新兴风险,提出教学体系需围绕“战略韧性培育、跨文化领导力建构、合规体系创新”三大维度革新,建议构建“问题导向-场景驱动-解决方案”三位一体的教学模式,为国际商务人才培养擘画了兼具理论深度与实践价值的战略方向。
香港科技大学讲席教授李家涛以“Concentration in Cross-Border Research Collaborations and MNCs’Knowledge Creation in a Host Country”为题,系统阐释了企业全球化布局中的创新生态构建路径。通过案例分析,他提出中资企业需建立全球视野与本土深耕的双轨驱动的创新体系,强调前沿技术追踪与在地化制度适配的有机融合,为国际商务实践提供了兼具理论深度与操作性的战略框架。
华东理工大学副校长、教授阎海峰以“数据跨境流动规制:被忽视的制度因素?”为题作报告。他提到了全球数据价值链的形成机制与数字全球化核心矛盾,其研究揭示了跨境数据流动的高效、便捷与安全三重维度的制度平衡难题,提出跨境数据流动是数字全球化的核心。
山东大学管理学院徐月华教授聚焦“中国传统文化的现代转化与国际叙事”,分享了传统文化vs现代文化、中国文化产业IP出圈与出海、传统文化如何转化也破译三个方面的独到见解及深入思考。她通过Labubu出圈与出海的案例启示,强调中国文化IP的现代转化与国际叙事策略的重要性,为跨文化管理实践提供了理论支撑。
本环节先后由山东大学管理学院王益民教授、同济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院长谢恩教授主持。
PART3
“国际商务管理课程建设、人才培养、
教学创新与案例开发”主题报告
北京大学国家发展研究院邓子梁教授以“设计知行合一的出海课程”为题,强调企业出海课程,应该是知行合一的,目前中企出海课程面临重大缺口。他倡导构建“企业深度参与-课堂情景模拟-理论迭代升级”的闭环教学模式,教师应该创造机会,调研企业出海;课堂需要创造机会,安排经验分享;案例应该深挖接触的产品/企业,讲出细节故事;理论应当让IB学员升维提档,让非IB学员也有所收获。
武汉大学经济管理学院陈立敏教授以武汉大学国际商务课程的纵向40年回顾与横向布局思考,作题为“全球失序下的跨国管理,逆全球化中的教学坚守”报告。她分享了IB课堂近两年的突出变化,武汉大学IB教学40周年纵览,目前的IB教学科研团队,MBA/本/硕/博横向布局以及不同体系的教学大纲设计等。她强调《国际商务管理》课程应充分吸收养分,将IB课程融入制度新安排,出海新动态;技术新安排,数智化驱动。
南京大学商学院卜茂亮教授以“可持续发展与企业社会责任在国际商务管理教育中的融合”为题作报告,从全球商业环境变革出发,引发大家对“这些变化对国际商务教育意味着什么”的思考。从课程建设、人才培养、教学创新、案例开发、教学科研互相转化等方面,呼吁建立“案例驱动-学科交叉-跨国协作”的创新培养机制,他强调可持续发展与CSR应成为国际商务的核心,培养责任型全球管理人才。
四川大学张海娜教授在“再思‘国际’:探索国际商务管理教学的新路径与新范式”主题报告中,提出通过跨学科视角探索新路径,如社会学、哲学学科视角,并提出了《国际商务管理》课程“五星教学模式”新范式,包括融会贯通、尝试应用、示证新知、聚焦问题、激活旧知等。
复旦大学管理学院卫田教授以“国际商务人才培养的观察与思考”为题,系统解构了新时代MBA学员的能力图谱与国际商务人才培养现状,尤其是培养难点和培养痛点,她认为在课程赋能乏力以及学生认知水平欠缺的前提下,国际商务的人才培养在日益重要的中国企业出海的大背景下显得落后于时代。并从培养方式、培养目标、课程设置、课程形式、师资配置、学生出口等方面分享了对于我们现在需要什么样的国际商务人才这一问题的破局思考。
西南财经大学万国光教授作“需求基础观(Demand-based view)视角下MBA学生培养的少许体会”主题报告,他谈到需求基础观认为,企业的竞争优势主要来源于对市场需求的深入理解与满足,强调在MBA学生培养上应该基于需求差异性、需求动态性、需求驱动资源价值等方面,积极响应学生关于课程的需求、关于职业发展的需求,积极响应MBA论文评委/答辩老师的需求,积极结合MBA学生的经历和科研需求。
本环节先后由中国科学院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副院长吕萍教授、南京大学商学院张骁教授主持。
PART4 课程分组研讨
上海交通大学安泰经济与管理学院谢露群教授、中山大学商学院谢真臻教授、同济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周楠教授分别担任研讨组组长带领参会老师们进行课程分组研讨。
PART5 闭幕式
三组组长总结《国际商务管理》分组研讨情况。谢露群分享到,国际商务教育需构建参与沉浸教学新范式,主张通过情景化案例设计与虚拟仿真技术深度融合,激发学员主动学习动能,破解传统课堂互动性不足的痛点。谢真臻强调教学内容的动态优化机制,建议建立案例库实时更新迭代体系,推动理论知识与商业实践的同频共振,特别指出生成式AI在复杂场景模拟、跨文化决策训练中的创新应用潜力。周楠聚焦国企国际化能力建设,系统诊断当前课程设计的三大缺口:全球化战略与本土化执行的矛盾、知识体系的碎片化倾向、在地化实践经验的匮乏。对此提出通过跨国联合研发、企业深度参访、海外基地建设等多元形式,推动国际商务教育从知识传授向能力锻造的范式转型。
研讨会现场颁发结业证书。
在闭幕式总结发言中,武常岐系统回溯了本次研讨会的核心价值与战略定位。他强调,本次《国际商务管理》MBA师资研讨会,实质是构建具有全球影响力的中国话语体系的重要实践。面对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中国亟须通过深化国际商务课程改革、基础理论研究、创新全球化人才培养模式、完善跨境资源配置机制,在变局中开新局。同时承诺未来将充分做好《国际商务管理》MBA核心课程的教材编写、课程建设、师资培养的牵头人,全力发挥引领示范作用,持续推动该课程和学科的高质量发展,为培育更多高水平国际化商务人才奠定坚实基础。
闭幕式由山东大学管理学院张鹏副教授主持。
PART6 力诺集团企业参访
8月17日,《国际商务管理》课程师资研讨会参访团队深入力诺集团开展实地参访调研,通过展览馆溯源、数智工厂观摩、博物馆文化体验的行程,系统地解构传统产业数字化转型的实践路径。参访团重点考察了宏济堂丸剂数智工厂的智能制造体系,现场观摩中药制剂全流程自动化生产线,深度了解力诺集团的用工模式创新与全球资源配置策略。
在座谈交流环节,力诺药包董事长杨中辰先生,总裁孙鹏飞先生,董秘副总、山东大学2025级EMBA班谢岩先生出席,并与研讨会参访团进行交流对话,系统探讨了跨文化用工管理、全球供应链韧性构建、ESG标准落地等国际化面临的关键挑战。
来自北京大学、上海交通大学、复旦大学、香港科技大学、武汉大学、四川大学、复旦大学、中山大学等全国MBA培养院校百余位从事《国际商务管理》课程及相关课程开发、教学与研究工作的负责人、任课教师参加研讨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