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12日,由清华大学工程管理硕士(MEM)教育中心主办的"智启未来·同舟领航"2025清华大学工程管理创新人才教育与发展会议在清华大学成功举办。本次会议聚焦工程管理领域前沿与技术创新,深度探索跨专业融合及人才培养的实践路径,旨在以人工智能科技浪潮赋能教育创新,为国家重大战略发展注入强劲动力。来自学界和业界的专家、2025级MEM新生、各级校友代表以及工程管理从业的行业英才们共计600余人参加了此次会议。
主论坛启幕:聚势开篇,锚定航向
上午9时,会议正式拉开帷幕。清华大学工程管理硕士教育中心主任、全国工程管理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指导委员会秘书长张伟教授致辞,并发表《工程管理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新思考》主旨演讲。他首先回顾了MEM教育的发展历程,阐释MEM专业聚焦于对工程要素、活动及专业技术的系统管控与优化,并分享了全国MEM历年报考及录取数据,随后对读研选择、清华MEM项目的体系架构、运行机制,以及教学和实践活动、论文与申请学位实践成果标准等进行了细致解读,重点探讨了学生就读后的层次提升、心智成熟与知识技能专业化等核心问题,为会议奠定了聚焦人才培养、服务国家需求的鲜明基调。张伟特别强调,在《学位法》带来的新变革下,MEM项目需重新定位价值,致力于为富有活力、具备潜在优秀特质的实践者提供知识、能力、视野、机遇与生态支持。他提出要贯彻"教育-科技-人才"三位一体的教育理念,推动MEM教育实现高质量发展。
技术跨界洞察:窥见医疗前沿
接着,“从计算机到人工智能——医疗‘人工’的替代演进”主题分享在舜德楼401会场同步开展。医疗人工智能领域专家王仲结合自身从医生到管理者的职业转型经历,梳理了传统医院的发展历程与AI赋能进程:从计算机替代书写,到互联网替代信息传输,再到物联网替代物流与管理,直至人工智能逐步实现对记忆、逻辑、整合及决策的替代。深入解读了AI带来的积极效益与潜在挑战,以及驱动医疗发展的趋势与方向,引发听众深刻思考。
建筑实践探微:破解工程结构密码
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副总工程师、中建研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刘军进以“建筑工程领域的结构挑战与创新实践”为题,系统介绍了建筑行业背景、结构专业范畴、结构类型及我国现行抗震设计方法。以国内外很多大型建筑工程为案例,介绍了复杂建筑结构创新实践方面的应用。最后,他以一篇博士论文为例,展示了科研工作的常规方法。
国际视野赋能:纵览教育传承与创新
清华大学数学系白峰杉教授以“国际和历史视野下的大工科教育”为题,从问题背景、案例研究、思考展望三个维度展开论述。他梳理了从农业革命到工业革命再到信息革命的演进脉络,提出“需要重新定义广泛而深入的教育”,认为在时代大转折之际,每个人都需要创新型教育,以构建数智时代的教育范式。白教授以世界知名创新领军人物为例,着重强调了新时代下创新能力的重要性。
通过对比科学家与工程师的特质,白教授指出大工科思维的核心在于问题意识——定义出好的问题是颠覆性创新的源头,其本质是突破人类已知的边界,核心在于持续创新。
人才培育攻坚:聚焦创新培养
清华大学工程管理硕士教育中心副主任蔡临宁以“面向创新人才培养的工程管理导引课程”为题,从课程定位、课程资源、课程主题、课程组织、课程产出五个方面,对课程设计进行了全方位解读。课程聚焦价值塑造、能力培养、知识传授,采用“Learn By Doing”的教学模式,围绕工业智能、智能系统、智能采购、医工融合四个主题,将2025级MEM新生分为18个小组,模拟创业公司运营,完成创业任务。课程强调“清工开悟,一课到底”,确保教学过程一以贯之,并通过考核小组成果检验学习成效。
传承与反哺:激活教育生态
校友课程导师授证书仪式温馨而振奋。这一环节搭建起“在校学习-职场实践-反哺教育”的闭环生态,让教育在传承中焕发新的活力,也让学生深刻体会到工程管理人才的责任与担当。
接着,现场同步开展24级课程基金捐赠环节,延续《工程管理导引》课程的传承传统。捐赠仪式上,2024级创新小组代表王立宇将该小组创新活动收益与2025级代表宋雨祥、王丽萍完成交接。这份跨越年级的接力,既承载着学长学姐的期许,也为课程创新发展注入持续动力。
圆桌对话:科技赋能管理变革,创新驱动时代英才
会议最后的圆桌对话环节,由清华大学MEM教育中心招生事务主管吴莉莉主持,对话学界代表张伟教授和白峰杉教授、业界和学生代表:中信建设有限责任公司产投顾问李籼蒿、河北燕达医院副院长王立、北京共绩科技有限公司联合创始人王鹏、中国铁路北京局集团有限公司刘晗,共话“如何通过科技与管理协同创新,培育新时代工程管理人才”这一命题。各位嘉宾围绕能力胜任、项目特色、教学方式与课程设计、职业发展等议题展开深入交流与答疑,为打通工程管理教育理论与实践的“最后一公里”凝聚共识。
本次“智启未来·同舟领航”会议,全方位覆盖了工程管理人才培养的“教育体系-实践应用-国际视野-传承创新”维度。未来,清华大学工程管理硕士教育将持续发挥清华大学在众多工程与管理领域的学科优势,继续为社会培养大批优秀的工程管理人才和未来的产业领袖,让清华MEM智慧在工程管理的蓝海持续破浪前行。
欢迎加入清华MEM的行列,与优秀同学为伍,升华精彩人生!
参会感悟:
李蕊杏:清华MEM快速并精准识别到AI发展、学位申请方式变化,用最前沿的研究深度开发MEM项目,用开放、包容、共享的姿态持续引领,把培养人才、挖掘人才、珍惜人才贯穿活动始终。我有被打动到,这才是我心目中清华的样子!
扈峻瑞:从工程管理教育的前沿思辨,到人工智建工程的跨界对话,从绿色基建的创新实践,到大国工程视野下的育人蓝图,每一次分享都在重塑行业认知边界。这场盛会,是知识的聚变,更是使命的召唤。
张利明:两天的会议像是一场思想的快充。听老师解析工程管理前沿趋势,看案例里技术与管理如何共振,和同频者碰撞职业困惑,忽然读懂“知行合一”的分量——原来顶尖项目从不是知识的堆砌,而是教你在复杂系统里找支点,用理性框架托举创新落地。
王雨晨:短短两日,最大的收获不仅在于洞悉了经营与工程的双重视角,更在于“行胜于言”的校风所带来的笃定与力量。衷心感谢各位老师的精心筹备与倾囊相授,让我们在跨界精英的思想碰撞中开阔了视野。热切期盼能成为这优秀集体的一员,与各位同行,2026年,清华再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