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6北师大经管MBA发布培养体系战略升级暨“π计划”正式启动

8695
来源:中国MBA教育网  作者:原作者  责任编辑:王威林


2025年5月17日,北京师范大学经济与工商管理学院成功举办“2026北师大经管MBA培养体系升级发布暨‘π计划’启动会”。

此次活动旨在发布北师大MBA培养体系的全面升级方案,并正式启动“π计划”,汇聚业界精英与学术领袖,共同探讨数智时代商科人才的培养与发展。

战略升级:构建“三位一体”培养体系

学院院长戚聿东教授在开幕致辞中,他全面介绍了北师大经管学院MBA培养体系的升级背景与使命,强调学院始终以“经邦济世、励商弘文”为使命,致力于培养兼具人文底蕴与社会责任感的管理人才;面对数智化浪潮,MBA项目以“DUTY”为内核,构建了“理论+技术+场景”三位一体的培养模式,并致力于培育具有跨界融合能力的复合型管理者,让每一位学子成为推动产业变革的“创新领袖”;同时,他阐述了学院“基于商业场景的校企共育商科人才模式”,并提出校企共育的三大行动路径:双导师制深化产教融合、场景化教学重构能力培养和终身学习生态构建。最后,戚聿东教授深情展望了学院未来主动引领人才培养和产业变革的发展方向,鼓励大家携手共同打造孕育未来商业领袖的沃土。


图1 戚聿东院长致辞


图2 胡聪慧副院长主持


体系亮点:全新DUTY培养框架,“π计划”创新赋能


MBA教育中心主任周江华教授详细介绍了北师大经管MBA培养体系的升级内容。


图3 周江华主任介绍MBA培养体系的升级


周江华教授首先介绍了北师大MBA基于方向鲜明(Discipline)、人文心理(Understanding)、数智赋能(Technology)、实践导向(Yield) 等四个维度构建的新培养体系。本体系取四个维度的英文首字母,“DUTY”,作为北师大MBA教育的核心理念。“DUTY”取其“责任”之意,既彰显教师用心育人的责任承诺,也承载学子追求卓越的成长担当。


图4 特色定位


在人才培养目标上,北师大经管MBA将着力培养具有敏锐商业思维、前瞻科技洞察与深厚人文底蕴的复合型管理精英,其核心价值将贯穿个人发展、组织需求及社会进步等多重维度。


图5 培养目标


在专业方向上,北师大经管MBA项目从方向特色、能力提升、职业对接等维度全面梳理了数字企业管理、人力资源管理与应用心理、教育运营管理、商业分析与咨询、金融与会计、文化创意产业管理等六大特色方向的课程体系,进行了细化,构建立体式、递进式、联动性的培养体系。

在培养体系上,北师大经管MBA项目全面推进数智化升级,将数智化模块贯通六大专业方向,并推出了与各专业方向深度融合的数智前沿课程包,如《数字化运营管理》、《数智技术与教育创新》等数智前沿课程。同时,高度重视学生的人文素养,在现有人文课的基础上,推出了涵盖社会心理学、积极心理学、情绪与压力管理等内容的心理学课程包,着力提升数智时代学生的软实力。夯实“实践模块”,完善以企业实践、专业竞赛、创新创业、第二课堂为主要抓手的全方位实训体系,形成有效的实践教学管理机制。


图6 实践培养体系


最后,发布会重点推介了旨在培育跨界管理精英的“π计划”。该计划旨在培养具有卓越领导力和创新精神的MBA青年才俊,通过一系列的培养和选拔机制,最终评选出“卓越π青年”和“优秀π青年”,涵盖奖学金、专属讲座、名企参访、与行业领袖面对面等宝贵机会。

圆桌论坛:校企共育人才,构建产教融合新范式

此次“励商弘文 融数会心”圆桌论坛由北师大MBA2024级在校生、北京广播电视台主持人李雪主持。论坛特别邀请了抖音集团校园业务负责人刘舒、中信建投证券海外经济与大类资产首席分析师钱伟、科大讯飞股份有限公司教育公共事务部总监张洪蛟以及IT行业资深专家、Oracle前解决方案总监张雪枫四位业界精英。论坛围绕“数智时代的产业发展与人才成长”和“基于商业场景的校企共育商科人才模式”两大议题展开深入讨论,嘉宾们分享了各自领域的见解与经验,为商科人才的培养提供了宝贵思路。


图7 圆桌论坛


圆桌论坛之后,活动进入了专业方向沙龙环节。不同专业方向的教师、产业专家、π青年官与2026备考生们,围绕各自专业方向进行了深入交流与探讨。


图8 专业方向沙龙环节


随着各项议程的圆满结束,本次“2026北师大经管MBA培养体系升级发布暨‘π计划’启动会”也画上了完美的句号。

此次活动不仅展示了北京师范大学经济与工商管理学院在MBA教育创新方面的成果和决心,更为数智时代商科人才的培养与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未来,学院秉承“经邦济世 励商弘文”的院训,将为培养更多优秀的商科人才而不懈努力。



版权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MBA教育网”的所有作品,均为中国MBA教育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中国MBA教育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MBA教育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3、本网不保证向用户提供的外部链接的准确性和完整性,该外部链接指向的不由本网实际控制的任何网页上的内容,本网对其合法性亦概不负责,亦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