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中国经济怎么走 | 复旦管院年度特辑

5809
来源:复旦MBA项目  作者:原编  责任编辑:夏文文

2024年是充满变数和不确定性的一年。

全球政经格局剧烈变化,地缘政治阴云始终笼罩,贸易保护主义愈演愈烈,而中国经济在内外多重压力与挑战下,呈现前高、中低、后扬的态势,同时四季度的一系列政策组合拳也让我们看到新的机遇。

2025年将至,未来一年世界局势会有哪些重大演变?中国经济会走出什么样的曲线?这是每一位身在局中的企业家、行业领袖、专家学者共同关心的议题。

穿越周期,蓄势领变。

如何理解、应对变局中的挑战;

如何在周期中保持定力,发现新机。

12月21日,复旦大学管理学院举行2024复旦大学EMBA同学会年会论坛。专家学者、行业领袖与复旦大学EMBA学生、校友们相聚一堂,共同分享对未来中国宏观经济走势、资本市场变化与趋势、企业家如何应对变局等问题的思考。复旦大学管理学院副院长郑明致开幕辞,第一财经主持人、复旦大学EMBA校友刘晔主持活动。

激活资本市场,穿越下行周期,2025可期

主论坛上,中国人民大学原副校长、中国资本市场研究院院长吴晓求以“如何才能发展好中国资本市场”为主题发表主旨演讲,分享了他对中国经济、政策调整与资本市场趋势的前景分析。


吴晓求指出,当前社会有四个重点问题:一是中国经济如何走出下行趋势;二是如何稳住楼市;三是稳住股市;四是如何应对下一阶段中美经济关系的变化,而资本市场是稳住中国经济下行的一个重要支点。

吴晓求表示,当前中国经济的直接矛盾是消费需求不足,消费意愿下降。消费是财富的函数,当财富在缩水时,消费是很难扩张的。因此,维护存量的财富变得非常重要。所以,稳楼市、稳股市要着眼于此。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的文件精神,就是让楼市止跌企稳,让股市止跌回升。考虑到楼市资产流动性相对比较差,对消费的边际效力相对较弱,而证券化金融资产的流动性很强,消费的扩张边际效率更高,所以,稳住股市并且促进股市的健康发展变得非常重要。

中国股票市场的长期健康、稳定发展离不开三个重要因素:一是正确认识资本市场在中国经济和金融改革中的作用;二是提升上市公司的竞争力,推动产业结构转型,让高科技企业慢慢主导;同时让市场发挥资源配置的决定性力量,让上市公司走上市场化、法制化、国际化之路;三是市场必须有流动性储备的预期机制。

在过去,我们在以上至少两个因素方面没有做到正确理解和认知,这与中国资本市场长期表现欠佳有密切关系。


在过去很长一段时间内,我们把资本市场定位为融资的市场,忽略了资本市场或者股票市场是风险市场。风险市场能生生不息地存在下去的前提是它有一个超过基准收益率的风险收益率。同时,过去从融资的必要性上来认知和理解资本市场,导致很多上市公司的成长性预期不足。这个落差也进一步带来了制度、政策和规则设计上的很多问题。因此,我们首先要端正对资本市场作用的认知。

此外,资本市场的发展需要有潜在流动性储备。9月26日中央政治局会议前,金融三部门就发布了相关政策,体现出相关当局对该问题的认知。现在,这项机制正在慢慢形成,央行、金融监管总局、证监会在不同的层面提供了流动性储备的预期机制。央行创设了资本市场结构化的货币结构化工具,这是历史性的变化和创新。央行的参与给资本市场提供了信心,也为流动性的储备预期机制创造了条件。

“只要我们坚定不移地走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道路,坚定不移地推动改革开放和创新,中国经济一定会焕发出新的生命力。”

“留住信心,留住预期,留住资本,中国经济没有问题。”

“院长对话经济学家”环节,复旦大学管理学院院长陆雄文与中国人民大学原副校长、中国资本市场研究院院长吴晓求,中国首席经济学家论坛理事张岸元,国家金融与发展实验室特聘高级研究员、中国首席经济学家论坛理事、复旦大学EMBA特聘教授邵宇围绕中国经济前景展开了一场深度对话。


吴晓求表示,中国经济的发展总体良好,经济增长的基础是人们的安全感和信心,而资本和信心的留存也是经济发展的关键。他强调了法制的完善和稳定市场经济制度的重要性,指出耐心资本需要安全、成本和合适的营商环境三个条件。“把资本留住,把信心留住,把预期留住,中国经济没有问题。”


邵宇认为,中国经济转型离不开伟大的科技型企业引领。企业出海、并购乃至构建新的全球供应链,找到全新的赛道等,都是推动中国经济发生结构变化的可行方式。本轮“出海”浪潮由民营中小企业主导,其中最关键的问题在于选择目的地,而企业的技术背景在这个过程中至关重要。此外,国家资本要支撑整个经济转型,应该成为“投早投小投硬科技”的耐心资本,关键在于要形成投资回报闭环,从而将收益投入新项目。


陆雄文院长表示,要让市场发挥资源的决定性力量,健全的法制是市场经济的基础,而政策调整可以对冲周期影响。他强调,为了应对中国市场、国际市场的变化和挑战,需要广泛学习世界政治、宗教、文化、历史等更为广阔的知识,才能在当前纷繁复杂的国际政经局势下对投资决策以及出海战略有更为全面清醒的判断。


陆雄文院长在总结中也表示,复旦管院正走在成为世界前列的商学院的道路上,一直坚持为中国经济发展输送人才,为中国经济的未来探索道路,提供更多建议和方案,为企业的突破成长乃至产业革命做出复旦管院应有的贡献。在此过程中,复旦管院进行原创研究,培养世界级学者,创造新的理论,建立新的学术高地;同时也与世界级学者合作,拓展国际化的商科教育,为世界经济培养未来的领导人才。

保持定力,创新领变,积极应对大变局

“企业家对话”环节,峰瑞资本创始合伙人李丰、宁德时代首席制造官倪军、梅花生物董事长王爱军围绕“大公司如何转型领变”分享了各自的思考。


王爱军分享了梅花生物从传统制造业的佼佼者到氨基酸领域龙头企业的转变历程。她表示,产品和企业都有周期性,梅花生物首先从战略选择上始终专注于主业,从正确的角度出发,在从单一产品到多品种的发展过程中,保证企业在产品周期性上的稳定现金流。同时,强调项目的高效运营,在技术和研发方面不断加大投入,确保在全行业实现技术领先。此外,还要在企业内部打开激励平台,实现创造分享。“在未来的许多不确定性下,我们要做好自己,多思考困难,积极应对未来可能面临的风险。”


倪军以宁德时代为例,分析了未来新能源技术所面临的机遇和挑战。他指出,穿越快速发展周期的核心是创新。新能源技术是非常复杂的产业,需要持续的技术创新来保持竞争力。如果没有技术创新和代际优势,产业可能会面临产能过剩的问题。锂电全球供应链的80%都在中国,欧美国家虽然有资金和人才,但很难建立供应链体系,形成完整生态。“每一个工业革命带来的周期可能在50年、60年,我认为至少在新能源领域,我们才刚刚起步,未来的发展具有非常大的空间和挑战。”


李丰从风险投资的角度,结合不同产业的发展周期分享了当前的投资策略。他表示,通过对周期变化的观察,峰瑞资本从最早聚焦消费及互联网赛道,转而也关注生物制药、硬科技等相关领域。中国经济需要从横向发展向纵向发展转变,这给包括股市、一级市场在内的直接融资领域提供了新的金融思路。“无论是个体、经济还是国际关系,都处于变化周期中,因此我们需要放平心态、迎接变化。”


▲ 复旦大学管理学院副院长郑明致开幕辞



版权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MBA教育网”的所有作品,均为中国MBA教育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中国MBA教育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MBA教育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3、本网不保证向用户提供的外部链接的准确性和完整性,该外部链接指向的不由本网实际控制的任何网页上的内容,本网对其合法性亦概不负责,亦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