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央民族大学Q&A | “十佳大学生”炼成指南

6282
来源: 中央民族大学管理学院  作者:原编  责任编辑:夏文文

6月25日晚,由党委学生工作部、学生处主办的中央民族大学第十七届“十佳大学生”风采展示与评选活动在中慧楼举行,我院2020级行政管理专业本科生吴励言获得中央民族大学第十七届“十佳大学生”称号、2020级公共事业管理专业本科生马乐遥获得中央民族大学第十七届“十佳大学生提名奖”。

(中央民族大学第十七届“十佳大学生”获奖人合影)

(中央民族大学第十七届“十佳大学生提名奖”获奖人合影)

让我们走近两位优秀的榜样,从她们的心得中汲取经验,向光而行。

吴励言

吴励言,女,管理学院2020级行政管理专业本科生,中共党员,曾任校记者团副主编、班级学习委员。

四年学业排名与综合测评排名均为专业第一,获国家奖学金、宝钢优秀学生奖、北京市三好学生、专业一等奖学金、北京市优秀毕业生、中央民族大学优秀毕业生、优秀共青团员、优秀学生干部等奖励或荣誉称号。担任北京2022冬奥会与冬残奥会专业志愿者、中央民族大学民族博物馆志愿讲解员、寒假线上支教教师,累计志愿时长近300小时。获“正大杯”第十三届全国大学生市场调查与分析大赛北京市一等奖、“外教社·词达人杯”全国大学生英语词汇能力大赛国家级一等奖、第九届“学创杯”全国大学生创业综合模拟竞赛省级二等奖等各类学术科研、创新创业类竞赛奖项20余项。曾赴基层驻村实习、律所实习,现于中国国际经济贸易仲裁委员会实习。参加中央民族大学70周年校庆文艺展演、国家大剧院演出演职人员、北京市大学生音乐节并获团体金奖。现保送至北京大学攻读硕士研究生。

Q1:学姐是如何规划时间,平衡学业、竞赛与其他活动的呢?

A1:一个小技巧就是“围绕主线,让任务通用化”,学业、竞赛与其他活动等很可能在底层逻辑上是连通的,这就需要我们有意识地将手头最近在做的事串联起来。比如,可以让实习中发现的社会问题成为期末课程论文的选题,把最近准备辩论赛等各种比赛时接触到的资料作为案例素材用在课堂展示中,让所做的事情尽量“通用化”,避免做重复性的工作。当然,想要实现多者之间的丝滑衔接,需要尽量做到下面这一点:

认真对待每一次机会。我的体会是提高效率的方式不是压缩用心程度,而是把握住每一个机会。想要度过充实有收获的大学生活必然会十分忙碌,可能对于部分课堂展示等活动有同学会倾向于压缩自己的时间精力成本,不会精心准备和打磨,但实际上课堂展示的锻炼对于保研、考研复试乃至求职等存在面试考核的环节都会有很大的帮助,精心准备一次很小的展示、路演,也许不仅能让我们取得满意的分数,更能帮我们避免低水平的重复,提高诸多核心能力。

最后一点建议是,不要为了取得高分而学习。“取乎其上,得乎其中;取乎其中,得乎其下”,我们要明确量化规则,但不要只是满足量化标准的要求。在学习时如果是抱着“学懂知识本身”而非单纯“取得高分”的心态去学习,也许才会真正体会到收获知识的快乐,至于量化要求本身,自然是水到渠成的事情。

Q2:学姐觉得除了学好专业课程之外,还应当具备哪些能力?

A2:第一是洞察社会的能力。作为管理学院的学生,我们首先需要了解管理互动关系发生的场域,以及管理者和管理对象各自的特点,所以建议大家多多留心观察社会,这里并非一定要参加社会实践才能了解社会,趁着出去旅行的时候多和当地人交谈,甚至是在食堂打饭的时候和阿姨聊一聊,都可以是我们了解民生的途径。

第二是学会求助。每个人都不是一座孤岛,大家可以多多与同学、老师,或者各行各业的前辈交流,如果一个问题很难通过自己查询知晓,那就可以适当求助,礼貌且真挚的求助会得到许多热心真诚的回馈。

第三是不畏难、能吃苦的能力。这一点不是要大家没有困难创造困难也要上,而是包含两个层面:其一是要明确目标,有决策力。大家首先可以想清楚自己真正想要的是什么,这个目标应当是自己真正热爱,而非父母、世俗标准裹挟着你做出的选择,这样才会有克服困难的内生动力。其二是自我调节,有应对力。绝大多数我们想实现的事情都不是“躺平”就能得来的,要具有“逢山开路,遇水架桥”的革命乐观主义精神和灵活变通的应对能力,提高自己可接受压力的阈值。

Q3:学姐在大学生活中曾遇到哪些挫折,又是如何调节的呢?

A3:挫折确实不少,比较典型的两个挫折一个是大一时我艰难的体测,另一个是保研申请阶段被三所学校拒绝吧。

首先针对第一个,我的建议是把焦虑放大,拆分成细小的点逐个击破。比如大一时我对自己的体测十分担忧,每天都沉浸在担心体测不达标的焦虑中,于是就决定找出我每一项测试存在的问题,比如800米是呼吸方式不对还是肌肉力量不够,然后针对性地练习一下,并把任务分散在每一天,体测的时候发现并没有想象中那么可怕,大二也是体测拿到了80分以上。

针对第二个,其实被拒的伤感大概只停留了最多一天,这个故事也告诉我们一个道理,就是不要为自己无法掌控的事情内耗,面对无法改变的客观境遇,及时止损就是最大的收益,只需相信,山回路转,该相逢的总会相逢。

最后,十分建议大家好好享受大学生活,做自己生活和情绪的主人,学不下去了不妨把书一推,叫上好朋友出去骑车吹风,吃点好的,闲逛一天,大多数的事情其实都没有那么紧急,晒个太阳、睡个好觉、逛个公园、和父母通个话、和好朋友聊个天的时间总是有的。我十分喜欢的一句朱光潜先生的话,也分享给大家:“我时常想,做学问,做事业,在人生中都只能算是第二桩事,人生第一桩事是生活,是‘领略’是‘培养生机’,我们不应该把自己看作社会的机械。”愿大家度过充实美好、有生机有成长的大学四年。

马乐遥

马乐遥,女,中共党员,管理学院公共事业管理专业2020级本科生,现任中央民族大学大学生艺术团主持分团团长,曾任校团委组织部团干部,2020级公共事业管理班宣传委员。

曾以第一名的专业成绩获得国家奖学金,并获北京市三好学生,北京市优秀毕业生,中央民族大学优秀毕业生,专业一等奖学金,优秀共青团干部,优秀学生干部,优秀共青团员等奖励与荣誉。四年学业排名与综合测评排名均为专业第二,目前已保送至北京师范大学政府管理学院。以第一作者撰写的论文成果曾入选第六届清华大学公共管理青年学者论坛,并作为与会唯一本科生在应急管理与国家安全体系建设分论坛进行汇报。获“挑战杯”首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北京市一等奖,中国国际“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北京市赛二等奖等省市级、校级、院级创新创业和竞赛类奖项二十余项。曾主持第三届首都大学生诚信演讲比赛决赛,“‘京’彩文化,青春绽放”生动实践面对面首场报告会,《家园》新生入学主题教育晚会,“一二·九”青春爱国歌会等省市级、校级重要活动,参与粤港澳交流展演,中央民族大学70周年校庆文艺展演等重大活动,作为嘉宾做客“北京文艺广播”。

Q1:学姐在本科阶段如何认知专业课程学习,有什么推荐的学习经验吗?

A1:建议不要过于功利地去学习,无论学弟学妹们有怎样的规划,都要保持好自己的节奏,在这里可以和大家分享一些个人印象比较深且对我专业成长帮助比较大的课程:

王纪芒老师教授的《社会科学研究方法》课程对我建立学习思维,打好专业基础起到了非常大的作用,课程前期内容比较宏观,老师从社会科学研究的脉络梳理,社会科学研究的方法体系,范式与理论研究,讲到选题与文献研究回顾、研究设计,同时涉及社会现象分析辨别,研究调查的分类,研究问题与课题选择、理论准备;到课程中期,老师会重点讲述研究综述的写法;后期老师会从微观视角切入,涉及案例分析,融入概念操作化、数据化的方法,甚至还有访谈的小TIPS,这也为我之后的研究尝试打下了基础。

袁贺老师的《公共管理经典选读》亦是对我影响比较大的课程,老师的逻辑推演特别引人入胜,我现在还能记得老师当时的一些讲述,包括“以前不是问题的事在其公共问题化的过程中成为问题,塑造需要,也就有了公共事业存在的意义”“人与土地是一个扎根的关系,地域也是一种天赋”“真正的‘人’和工具‘人’之间的悖论,是一个永恒的困境”,每节课前,老师都会提一个问题,一节课针对这个核心问题展开,例如“群体差异不平等带来的政策倾斜,公平公正性如何评判?”“现代资本主义的生产方式如何影响公共事务?”“如何看待新资本主义文化的‘新’和对‘旧’的解构?”跟着袁贺老师学读书,学思路,也学老师对于阅读不变的热情和持续阅读的习惯。

徐伟老师的课更多让我学到的是如何拓宽视野,初次上徐伟老师的课就会发现,徐老师的课与传统课堂不同,更多带给大家是思维和视野上的启迪,这不仅对学习有益,更对大家的生活、未来规划有帮助。

李凤梅老师的《公共政策分析》课程中,老师将案例融入理论和模型,课程深入浅出,条理清晰,让我在其后的项目和论文中逐渐能够运用政策模型来尝试分析相关案例。

傅景亮老师的《政治学原理》值得全程一字不落地听下来,配合阅读老师提到的书目,可以有效加深知识厚度,包括在我参加某校夏令营时,交流期间提到了傅老师课上所讲的政治学思路,获得了面试老师的肯定。

除此之外,卢老师的《公共伦理学》,施老师的《民族地区卫生事业管理》,陈老师的《非营利组织管理》,沈老师的《管理思想史》,高老师的《组织行为学》等课程都是很经典的课程,每位老师讲课风格迥异,但都能让我在课上有所获得和思考,篇幅所限无法述之丰富,以上也只是我个人在学习阶段对课程的粗浅印象和认知,每年老师的课程设计、风格会有所不同,大家可以自行感受管院老师们课程的精彩。其余,也鼓励大家多蹭课,听不同专业,甚至跨学校、跨学院的课程,对培养跨学科思维多有助益;多听讲座,讲座往往是一位讲座人潜心研磨的思想精华;多向老师、同学虚心提问,多交流互动,能够获得更多元的知识,碰撞出更多的思维火花。

Q2:现在又是新一年的保研阶段,当时学姐保研时是如何确定院校的呢?

A2:建议大家可以从以下几点来考量:院校实力,个人志趣,地理位置,专业实力,未来发展。

从我本人来讲,我是北方人,更加适应北方的自然气候与人文环境,未来也更希望在北方发展和生活,在院校实力相当的基础上我更愿意以北方院校为主,其中,北京是我的首选,所以在投递院校和参营选择中,我也会有所偏向。其次,在个人志趣上,本专业有很多学生都会选择法硕的道路,但我多次找选择法硕的学长姐咨询,以及试着阅读相关著作后发现自己对法硕并不感兴趣,所以更倾向公共管理本专业,加之自己本科期间的成果也与公共管理学科结合更紧密,综合院校实力和专业实力,最终和心仪院校做了双向选择。

Q3:看到学姐有许多学生工作和学生活动的经历,学姐是如何平衡时间的?

A3:以大学设问,学习一定不是唯一的答案,“如何平衡学习与学生工作或各种活动的时间安排”,好像是每个经历过丰富多彩大学生活的学生必然被问也必然问过自己的问题,我的答案是,生活没有主次之分,只要你认定它是你生活的一部分。

本科四年,我都在尝试不同的学生工作,前两年在校团委组织部的工作让我更有条理和更懂组织逻辑,更能深入理解组织内部的架构与发展,这对于我的学习、人际沟通能力和其他方面的工作都大有裨益,那时学到的本领直到现在都帮助着我,而这一切非常感谢当初在组织部遇到的学长学姐和朋友们,他们都是非常优秀且可爱的人,那段大家一起并肩奋斗的日子也构成了无数珍贵的瞬间;而主持分团于我而言是承载热爱和感动的地方,那里有怀抱共同热爱的有趣的朋友们,我们一起排练,一起吃饭,一起演出,一起加油打气,通常开心,偶尔诉苦,为每一次成功的主持和演出而激动,为每一个没发挥好的词句而懊恼,为一个个策划案讨论到深夜……回想起来都是本科四年的难忘记忆。所以想和诸位说的是,时间是固定的,但在自我丈量的道路上,所有风景都真实存在过。

最后,当写下这一段话时,我已成为一名毕业生,时间很快,飞速转过焦虑与不安,困惑与迷茫,但每个时期都有它的不解,现在的我,仍在寻找破局之道,我常以这段话勉励自己,现在也分享给诸位:这是一个社会高速变化与个人危机并存的时代,以开放心态保持多元思考,以内在笃定激发外在探索,带着偏见打破偏见,循着边界拓展边界,追寻兼容之道,在宽阔的世界中,做一个不狭隘的人。感恩所有,祝好!


版权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MBA教育网”的所有作品,均为中国MBA教育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中国MBA教育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MBA教育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3、本网不保证向用户提供的外部链接的准确性和完整性,该外部链接指向的不由本网实际控制的任何网页上的内容,本网对其合法性亦概不负责,亦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