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塑新局!清北MBA招生政策重大变革

14443
来源:中国MBA教育网  作者:原编  责任编辑:范思雨


2010年初夏,中国MBA教育踏入第二十个年头之际,一则简短的招生信息出现在清华经管学院的网站上。开篇语是:“为了与新版MBA‘ 培养具有综合管理能力的未来领导者’定位相配合,今年清华将全面改革MBA招生方法。”同年,北大光华跟进,“提前面试”登上舞台,从根本上改变了名校MBA的选拔逻辑。


八年后,清北在职MBA项目录取考生的平均年龄从不足29岁一路拉升至34岁,让众多行业精英得以迈入此前似乎不可及的顶尖学府。


春秋轮回,岁月嬗变。2024年4月22日,全国MBA教指委成立三十周年座谈会在清华经管学院举行。十七天后,2024年5月9日,两则招生公告悄然出现在清华、北大MBA公众号上。两校提前面试在历经十四载、从十万+申请者中选拔了超万名佼佼者后,迎来了又一次重大变革,即重新按照“先初试,后复试”的方式招生。靴子终于落地。


此刻,市场已经用了一年半的时间来消化这一新政。

值此新旧交替之际,中国MBA教育网独家做出以下解读:


01

新政策的本质是什么?


要把握新政策的本质,需要先明确老政策的动机。


提前面试的选拔逻辑是将“特质、动机、能力、伦理”等未来领导者的核心要素作为优先项,并给“符合项目培养目标的核心人群”以更低的笔试门槛,其附带好处是考生在提前批拥有了选择的权力,并消除复试的风险。由此带来了更多的确定性,从形式上也更符合在职人群所熟悉的职场选拔规则,从而快速激活了潜在考生的热情,也给供方更大的选择余地。


而“先初试,后复试”的传统流程,更看重初试所考核的基本素质、一般能力和学习能力,在此门槛之上再通过复试择优录取。而此时的复试,必然是一个包含综合素质、政治、外语、抽题等环节的结构化机制,留给围绕工作履历的开放性问答时间未必充裕,进而降低了逆袭的可能性,无形中进一步加大了初试的决胜属性。


抛开看得见的手所带来的不可抗力,重新审视“先初试”这一传统流程本身,和高等教育选拔必须秉持的“公平”“科学”等标准并无背离,甚至客观性和效率更高,带来的风险、异议更少。


02

还有何未公布的变量?


作为清北等名校的潜在考生,须继续关注以下四个政策细节,都将量化未来报考的风险或上岸概率。


第一,清华新增的“体验营”是一个怎样的流程,会否成为一个前置筛选环节和最终录取挂钩,有待进一步明确,目前官网和移动端尚处于无法点击的状态。


第二,会否根据年龄等显性标签画出A/B线,即能否给大龄考生以低分入围复试的机会。这一做法既存在于清北2010年前的招生政策中,又存在于其他院校的招生政策中,只是和宏观政策稍有抵牾。该政策最迟会在今年招生简章中公布(七月前后)。


第三,初试和复试在最终排名中的权重分别是多少。目前采用传统流程招生的专业通常是初试权重更大,占到六成甚至七成,少量院校五五开。毕业已久或第一学历偏弱的考生当然期望复试权重大,而应试能力强的年轻考生则更愿意初试权重大。从MBA培养目标的核心人群立场出发,特别考虑今年是过渡期的首年,我们期望五五开,甚至倒置。这一比例最终将由研究生院审定,可能会在招生简章中公布,也可能在明年3月复试前公布。


第四,复试分数线和差额比例是多少。这二者是跷跷板的两端,分数线越高,复试差额比越低,反之越高。复试分数线是考生难度认知的最显性锚点,过高会劝退;差额比例则影响公平性和工作量,并对难度认知形成次要但长效影响。院校最终将在二者中求衡,并根据今年的数据模型调整明年政策。而上述A/B线机制将很好的化解这一难题,只是存在政策障碍。


最终预测:如果只划一条线,不应超过200;如果划A/B线,二者分差应在30分左右,B线可下探至185。复试差额比期望在1.3左右。


03

考生应该如何面对?


两类人群不必纠结:一是大概率考不到185的考生,如果价格不敏感可以转申EMBA或中外合办项目,或者降档申其他有提前面试且承诺国家线录取的院校;二是教育背景好且时效性不敏感的年轻考生(25~30岁),特别是原全球MBA项目申请者,拉长一点笔试准备周期,卷起来即可~


真正纠结的是上述两类之外的考生,他们中的佼佼者恰是核心客群。


如果你曾把清北纳入视野,此刻正在纠结,不妨问自己三个问题:


第一,定性思考:如果我今年申一个降档的项目,一年后会不会后悔,三年后会不会后悔,这个项目带来的附加值五年后还会不会有用?


第二,底线思考:如果用两年时间进入清北,这个时间成本值不值,晚一年入学会不会错失某种可预见的机会?


第三,定量思考:如果在前两个问题的自我拷问中得到积极确认,将还原为一个风险型决策模型,最终根据你的风险偏好和这一判断决定——即便没有A/B线,今年我考到200分以上的概率有多大?确定这个概率有两个核心参考数据,一是近几年通过清北提前面试的考生初试平均分是多少,二是没有提前面试的年代或没有提面的其他院校,有效备考者的平均分是多少?由于这两个数据具有一定专属性和敏感性,请允许我们卖个关子,在私域和你分享。但真实数据一定高于你的预期,即你低估了自己的笔试能力。


最后给一条红线,能做到这三点的考生,可以尝试清北:


▶英语词汇、语法不存在重大历史缺憾;

▶在六个月中,每周投入不少于15小时复习时间;

▶在学习中遇到多次负反馈,依然可以见招拆招,而非习惯性放弃者。


当然,你可以先申请有提前面试的其他项目,落袋后再积极准备笔试,在十月经过不少于两次摸底测试,根据届时的笔试能力做出最终选择。那时,如果你还纠结,我们有一个神奇的小方法,可以瞬间窥见本心——抛出一个硬币,正面报清北,反面报备胎。如果抛出反面后,你还想再抛一次,那么就看见了内心~


04

未来市场如何重塑?


如果新政策不具备连续性,以上分析均无价值。但任何理性者,都相信这是一个趋势。


我们预计,自2025级起,市场将用三年时间初步完成重塑,网报人数、二/三战清北者数量、在职班录取者平均年龄、调剂市场格局等均会发生显著变化。对此,我们充满期待。而你我,都是这一新局的共塑者。与其观望,不如躬身入局。


对于考生而言,在变化出现的首年,虽须面对诸多不确定,但不也恰恰是最有机会的一年吗?别人恐惧我贪婪,惟此而已。


写在最后:

轮回有纪,一个机制的演进从来不会只偏重“效率”,“公平”恰是渐臻成熟之际的关键考量。作为中国MBA教育的参与者和成果享有者,让我们积极面对,直面周期,拥抱变化,共塑新局!


版权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MBA教育网”的所有作品,均为中国MBA教育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中国MBA教育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MBA教育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3、本网不保证向用户提供的外部链接的准确性和完整性,该外部链接指向的不由本网实际控制的任何网页上的内容,本网对其合法性亦概不负责,亦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

上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