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师大教师风采】|【青年拔尖人才】周江华:砥砺在心,笃行于微

7378
来源:北师大经管学院  作者:原编  责任编辑:周子丁


【个人简介】


周江华,北京师范大学经济与工商管理学院副教授,案例研究中心主任,MBA中心副主任。清华大学经济管理学院博士,中国科学院大学博士后。主要研究方向为创新管理、战略管理、创业管理。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等多项基金课题。在国际知名SSCI期刊、国内权威期刊发表多篇论文。担任多个知名SSCI期刊匿名审稿人。美国管理学会(AOM)、战略管理学会(SMS)和中国管理研究国际学会(IACMR)会员。研究成果获2018和2019IEEE-ISIE年会优秀论文、第十四、十五和十六届中国科技政策与管理学术年会优秀论文、第十五届中国技术管理学术年会优秀论文、领跑者5000项目等。曾获北师大经管学院拔尖人才支持计划。


PART•壹

求学

“颤抖的手均衡”


周江华老师硕士就读于浙江大学,随后在清华大学管理学系攻读了博士学位。回忆起求学时光,周老师提到硕士和博士阶段对他的影响都非常大,当年考研进入浙江大学,从此开始真正接触到学术。


到了浙大以后,面临的第一个问题就是要选择导师。周老师当时理想的导师由于科研水平高,很多人都想要报考他,竞争十分激烈。周老师非常想跟随这位导师,所以从开学一直到九月底,他每天坚持给导师发一封邮件,汇报自己每天的学习与想法。在他已经认为没有希望甚至绝望的时候,收到了老师的回复,从而成功拜入导师门下,开始学习生活。讲完这个故事,周老师笑着说:“所以我觉得人的命运真的非常奇特。经济学中有一个概念叫做颤抖手均衡,我觉得人生有时候也是这样,命运女神之手在某一刻颤抖了一下,一个人的命运就由此而改变。”


在硕士读书期间发生了一件事,对周老师的人生产生了很大的影响。导师给了他一个机会--给本科生上一节课,这是周老师第一次站在讲台上讲四十分钟。讲完之后,导师给了很多意见,但也表扬了他能把案例和理论很好地结合在一起,导师的肯定给周老师带来了巨大的影响,他也从导师这里得到了一个信号—“自己有成为一名好老师的潜力”。这段经历也为周老师以后的职业选择埋下了一粒种子。


浙大毕业以后,周老师在业界工作了两年。从业的经历让他更加明确自己的职业目标是做一位站在讲台上的老师。因此,在工作两年之后,周老师选择重新考取博士。在清华的博士学习期间,导师的严谨治学的作风及对学生负责的态度让周老师感触很深,也促成了他自己严谨负责的性格。其中《高级计量经济学》和《管理研究方法》两门课程给周老师留下了深刻的印象,《高级计量经济学》这门课教给他如何从头到尾进行一个规范的数据处理训练,《管理研究方法》课程让他更加深刻地明白了如何做一个科学的研究设计。另外,周老师也分享了博士期间的游学经历。在德国他积极与当地学者交流,同时也把握机会去和欧洲其他国家同一个研究方向的学者访学沟通,这一段经历也让周老师的学术研究更加与国际接轨。


在清华大学期间的另一大收获是认识了很多优秀的老师,从他们身上学到很多有用的科研技巧和生活经验。其中有一位老师更是成为了良师益友,毕业后有很多合作。与优秀的人为伍,就会希望自己也像他们一样优秀,向他们看齐。


PART•贰

科研与生活

“keep fresh”


目前管理学的选题要求越来越新,科学选题十分重要,周江华老师也分享了自己的选题心得。首先就是要注重与实践结合。在管理领域很多实践是领先于理论的,现在很多文章都是在最新的一些现象的基础上去形成理论的。此外,找研究问题的时候,理论一定要选择最近几年比较前沿、大家都比较认可的视角。周老师谈及自己之前走过的一次弯路。在一次研究中使用了上世纪七十年代的一个理论视角,然后在用这个视角进行论述的时候,感觉处处被动,因为里面提出来的很多的东西,都被研究过了,虽然努力给这个概念建设了一个新的情景,探讨了新的表现和维度,赋予了新的内涵,但是研究的概念本身太老,所以到了最后更加被动。因此周老师总结道:“你可以研究一个经典的问题现象,但是一定要用到一些新的理论视角,从中发掘出新内涵。”周老师也建议大家要经常读文献,要读顶尖期刊的论文以保持对学科前沿研究的敏锐性。如果一开始读的就是很差的文献的话,很可能就走歪了。“第一次入门的门槛有多高,对于一个人后来能够走多高,是非常重要的。”


当请教老师保持多年笔耕不辍,频频发表的“秘诀”时,周老师谦虚地回答道:“咱们学院很多老师的论文都很丰硕,做得很好的有许多老师,需要多向他们学习。”他认为学者们遵循的一个基本原则就是坚持写作,要把这种写作的态度保持下去,保证自己有学术的敏感性。同时,为了保持行动,建设“四个梯度”非常重要。四个梯度是指,在自己的组里要有正在投稿的,有正在修改的,有正在写的,还有正在构思的。想要保持这一点就是要坚持阅读,每个月都要保证一定的时间来阅读管理期刊上的论文,看看有哪些进展,哪些理论,厉害的学者又都发表了什么,这也是保持自己学术敏感性非常重要的一个方面。同时周老师也会强迫自己不仅阅读自己领域相关的论文,同时也要去关注不同领域的先进成果,帮助自己keep fresh。


在研究之外,周老师也有许多其他的爱好。如何平衡科研工作与娱乐爱好,周老师给出了自己的解答。爱好相当于是你的工作遇到了瓶颈,再做下去会非常痛苦的时候,给自己找的一个情绪的宣泄口,让自己紧绷的神经能够放松下来。有一个爱好能够保证自己不被工作压力压垮,给自己找到一个更多样化的生活方式。做研究遇到障碍的时候,周老师会去听上几首歌,不论风格,听完后就会有再继续前进的勇气。有时候,他还会从电影中去汲取灵感。周老师特别提及了《当幸福来敲门》这部电影,讲述了单亲爸爸带着儿子生活的一个故事。电影中有一个情节让他很触动,就是爸爸教给儿子:“不要让任何人觉得你不行,哪怕是我也不行。”恰逢当时正在修改论文,所以备受这句话鼓舞。周老师这样总结:“我觉得我听过的那些音乐、那些电影,之后都有用到课堂讲解中,来帮助同学们更好地理解管理学的知识。因此命运的每一步安排真的都是馈赠品,在将来的某一个时刻会派上用场。娱乐爱好与科研并不冲突。”


PART•叁

教学相长,相辅相成


科研能力很重要,但在学校周江华老师还有另一重身份--教师。先前,周老师也被学院评为了“最受欢迎的老师”候选人,我们也向周老师请教了此间的心得体会。周老师说他很喜欢站在讲台上传道授业解惑的感觉,这也与他的几位导师有关。周老师的几位导师无论是生活还是学识方面都是很受人尊敬的老师,从他们身上可以知道好的老师能够对学生产生巨大的影响。在导师的影响下,周老师也有志于成为一个好老师,所以在教学方面投入了很多精力,每年的教案都会重新去准备,课堂的案例都会去不断更新。周老师也会在课堂上也会设计很多的环节,让课堂内容、学生参与和教师讲解有机结合。



周老师提到自己的一个经历,有一年在修改一个申请书,修改得非常投入忘我,十分担心影响下午上课的状态。但是一站到讲台上,立刻完全投入到课堂中,上完三节课,感觉满血复活,因为在讲坛上感觉到了自己的重要,所有的疲惫反而一扫而空,像打了鸡血一样重新投入了科研之中。“上课和科研能够相辅相成,教学是相长的。”周老师也特别谈到,自己特别愿意和年轻人去交流,每次站到讲台上的那一刻就觉得自己还很年轻,心态变得年轻,“如果所授的课程得到了同学们的高度认可,所写的科研成果得到了杂志的认可,以及学术同行的认可,那么个人价值就算实现了。”


PART•肆

学业建议

“不要让任何人觉得你不行”


问及周江华老师对同学们的期许,周老师和蔼一笑,说道:首先本科生同学的话,希望大家能够早日找到自己想要的东西,早日知道自己喜欢做什么,想要做什么,擅长做什么,然后所要做的就是去捍卫自己的梦想。不要让任何人告诉你,你不行。同时有志于学术的同学应该早一点找到做学术的一个状态,然后高标准严要求,刚起步的时候,就做高质量的研究,能够去多读最前沿的文献,同时也要多观察企业的实践,与前沿的企业实践合作,做出高质量的研究,高质量的论文。


关于对研究生同学的期许,周老师也明显严肃了许多,也提出了更高的标准,“既然报考的是学术研究生,那么每一位同学至少在这三年里面需要扎扎实实把学术做好。写出一篇好的学术论文,然后再扎扎实实写出学位论文。学位论文写得好的话,对一个人一生受益。”


另一方面,作为企业管理系的学生,周老师也建议大家进行一些实习活动。实习和学术之间的关系,应该是相辅相成、相互促进的关系。如果实习占用过多时间以至于没有时间和精力去做研究,成为一种替代关系,也是不可取的。在校园内,可以有大段时间,系统化地学习一门课程、研究一个领域、钻研一个课题、解决一个问题,这些机会在走出校园后几乎是没有的。参加工作后面对的项目基本上都是任务导向的,因此周老师建议研究生同学在校期间应该找准自己的梦想,捍卫自己的梦想,珍惜在校的时间,去做在校期间应该去做的一些事,而不是去做未来几十年如一日都要去做的事情。


周老师仔细思索之后,也给同学们的日常学习和学科科研提出了以下几条建议。首先每一位学生一定要注重自己的学习成绩。求职过程中,提交简历时也会要求填写成绩,成绩前10%和40%进入下一个阶段的可能性肯定是不一样的。如果成绩上出现了挂科,那么在求职过程中企业也会注意到。学生阶段的主业还是学习,如果一个人连主业都做不好,企业也会质疑:如何相信这个人到了企业里面能把本职工作做好。成绩对于同学们还是很重要的,无论对未来的规划是工作还是科研,第一关,首先要把你的本职工作做好。


爱因斯坦说:“教育就是当一个人把学校所学全部忘光后剩下的东西。”在大学,一方面学习到的是理论知识,另一方面学到的是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思路与方法,也就是对能力的培养。因此大学的学习和训练其实很重要,每位学生应该把学校当作提升自己综合素质的一个平台。命运女神所做的每一步安排,一定有她的用意,因此不要认为只是在干巴巴地学这门课,你要把它作为训练你的思维能力、培养你的人生阅历的一个平台,在未来时刻脱颖而出的机会可能就来自于此,厚积薄发就是这个道理。


另外对于有志于从事学术的同学,要尽早去接触最前沿的一些研究,起步一定要高一点,站在巨人的肩膀上比在地面上望得远,起步也要省劲很多。


最后就是职业规划定位。要有一个基本比较清晰的一个职业生涯定位。不管从哪开始,只要开始了就一定是不晚的,要尽早地为自己的职业生涯进行规划,同时进行相应的学习,才能在面对人生的十字路口时不迷茫。


版权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MBA教育网”的所有作品,均为中国MBA教育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中国MBA教育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MBA教育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3、本网不保证向用户提供的外部链接的准确性和完整性,该外部链接指向的不由本网实际控制的任何网页上的内容,本网对其合法性亦概不负责,亦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