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6日,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关于推进以县城为重要载体的城镇化建设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公布。曾经的边远小县和资源、交通、“三农”等条件优越的核心大县或将面临截然不同的结局。长期以来,小而全的县域发展“平均主义”或将终结。
就在《意见》出台当天,国家发改委有关负责人通过网络公开回答媒体关切,指出:2021年年底,我国城镇常住人口为9.1亿人。其中,1472个县城及394个县级市城区人口占全国城镇常住人口的近30%,县及县级市数量占县级行政区划数量的约65%。推进县城建设,有利于引导农业转移人口就近城镇化,完善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协调发展的城镇化空间布局;县城位于“城尾乡头”,是连接城市、服务乡村的天然载体,推进县城建设,既有利于适应农民日益增加的到县城就业安家需求,又有利于辐射带动乡村发展和农业农村现代化,也有利于强化县城与邻近城市的衔接配合;县城建设是扩大内需的重要引擎,实施扩大内需战略、促进形成强大国内市场,是新形势下推动高质量发展的战略选择;县城建设是人民美好生活的重要保障,县城建设发展关系县城乃至全县域的民生质量。
01
经济新动能:县城城镇化
中国人民大学数字生态竞争跨学科交叉平台首席专家,数字平台生态系统竞争优势理论倡导者易靖韬教授向贝壳财经记者表示,受地缘政治、新冠肺炎疫情、大国博弈等因素影响,传统拉动经济的三驾马车,投资缺乏信心、出口受疫情影响较大、消费面临增长压力。因此,如何进行新旧动能转换就成为关键。
据国家统计局发布数据,今年一季度我国国内生产总值(GDP)270178亿元,同比增长4.8%。虽然基本面稳定,但稳增长、保民生、促发展的呼声不断。
易靖韬认为,以县城为重要载体的城镇化建设是破解目前困境的有效手段之一,也是国民经济纵深发展的必然结果,与经济的区域递次发展、产业优化升级是一脉相承的。
易靖韬 教授
中国人民大学商学院副院长
按照《意见》目标:到2025年,以县城为重要载体的城镇化建设取得重要进展,县城短板弱项进一步补齐补强,一批具有良好区位优势和产业基础、资源环境承载能力较强、集聚人口经济条件较好的县城建设取得明显成效,公共资源配置与常住人口规模基本匹配,特色优势产业发展壮大,市政设施基本完备,公共服务全面提升,人居环境有效改善,综合承载能力明显增强,农民到县城就业安家规模不断扩大,县城居民生活品质明显改善。
“如果县城在这次新型城镇化中得到良好发展,则会有序引导产业转移,降低产业在大城市的发展成本,推动国内产业从低端向高端迈进,从而适应国际市场和分工的趋势和要求,推动经济的高质量发展。”易靖韬说。
因此,县城为重要载体的城镇化建设既是发展的结果,又是发展的需要,还能进一步推动高质量发展。
02
发力数字经济,
打破县域发展封闭、孤立现状
未来,县城为载体的城镇化建设如何实施?《意见》从培育发展特色优势产业,稳定扩大县城就业岗位以及完善市政设施体系,夯实县城运行基础支撑等六个方面给出指导。
易靖韬教授指出,在市政建设中,数字基础设施的建设尤其关键。数字经济虽然在发展中遇到一些问题,但是其焕发出的强大创新活力值得倍加珍惜。在数字经济经过多年发展、试验后,现在已经开始全面向县城甚至乡村进军。
其表示,早在2019年10月,我国就开始建设国家数字经济创新发展试验区,河北省(雄安新区)、浙江省、福建省、广东省、重庆市、四川省6个地区启动试验区建设工作。而今列入县城为重要载体的城镇化建设意见,将成为未来县城重要的基础设施。其思路上是一脉相承的,意味着数字经济发展要从核心的中心城市向外围乡村把成功的经验进行逐步复制和扩散。这表明,在国家发展经济传统工具箱之外,多了一个新旧动能转换的重要抓手,并成为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推动力。现在数字经济占GDP总量的40%左右,那么这40%体量的GDP是可以按照数字经济的核算公式去进行分解,从而找到驱动数字经济的三驾马车。通过促进数字经济发展的数字赋能可以解决原有经济三驾马车动力不足的问题。此外,还能打破地域阻隔,促进统一市场和区域平衡发展,减少城乡贫富差距。
原文发表于新京报客户端,2022年5月12日
2023,走进人大
与精英同行,与大师为友
2023 EMBA提前批面试时间表
【面试通知】2023人大商学院EMBA提前批面试时间表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