港中大(深圳)金融EMBA活动回顾|新经济浪潮下中国经济发展增长模式及消费行业的投资

5455
来源: 港中大深圳金融EMBA  作者:原编  责任编辑:杨雅欣




活动回顾



在全球经济面临诸多不确定性挑战的时代背景下,国内的资产配置也随之需要更新视角。中国的经济发展面临多种需求侧挑战,而尽快转向以消费需求拉动的经济增长模式是重中之重。疫情下的经济复苏措施与长期增长政策如何相互适应?怎样挖掘消费潜力?消费增长亮点如何更好地助力双循环格局?


4月21日,香港中文大学(深圳)金融EMBA项目主任王健教授特别邀请到了加华资本创始合伙人兼董事长宋向前博士与大家共同探讨中国经济发展增长模式及前景和浪潮中的中国消费行业的投资。本次活动由2021级金融EMBA学生游小青同学(深圳卓越鼎盛资产管理有限公司合伙人)主持。


乐观与悲观交织的新环境、新时期


对经济生活的交流探讨离不开现实的环境。宋博士表示,针对特殊时期的经济生活,我们可以使用两个方法论来解释或阐述现在的大环境。


1. 中短期的悲观

结构性的矛盾和现实较为困难的经济大环境都是固有的问题,与此同时中国也面对着非同一般的内部发展压力和外部挑战。


2. 长期视角的乐观

在全球经济面临诸多不确定性挑战的时代背景下,我们依然可以从中看到希望的曙光,时代巨变中必然蕴含机遇,正因为原有的经济发展模式中存在可调整可优化之处,而我们有过去取得的巨大成功作为基础,有理由相信疫情下的新经济浪潮会给社会带来鲜明的改变。如宋博士的一篇新文章中的结束语——“你好,新世界。”


新经济浪潮背景下的中国经济发展增长模式



“看到悲观,乐观前行,睿智者才能赢得未来。”


如何在未来的竞争中保持结构性的优势?宋博士认为,对于过去、现在和未来的分析尤为重要。供给冲击,需求萎缩,疫情的冲击,地缘政治的冲突,使得政府改革政策不断作出方向性的调整,各行各业可以说是在困境中挣扎,在夹缝中求生。更有甚者面临着被“团灭”的命运。


房地产业作为过去二十年中国经济的重要引擎,直接或间接地拉动着经济,影响着无数的细分领域和行业的就业。而地产进入下行周期后,国内经济无法像从前一样从一档迅速提升至四档。而中国经济这辆快车如今急需新的引擎、动能,才能弥补它的竞争力和动力的缺失。这一现实性的“悲观”并不只是中国需要面对的问题,美联储加息成为定局,我们不能低估美元强势周期与美国经济复苏对全球经济的影响。


“可以说,一切经济现象都是货币现象所引起的。”


外部环境的巨变导致供应链和价值链被打断,其所带来的供给冲击带将会是长期性的,社会环境和形势无法回到从前。其次,国内CPI指数表达通胀水平不够充分,房产在一定程度上锁定了国民财富和储蓄比重。消费一直是过去的中国经济发展的核心引擎,近几年消费疲软、供给过剩是客观事实。国民对未来的预期转弱,过去的“希望的田野上”的盛景难以维持。


宋博士提出两个问题供我们思考:

1. 中国未来的经济发展,科技和消费是两条核心赛道,我们应该怎么做?

2. 在以疫情为主要表现形式的新时期下,经济扶持策略怎么调整,如何有针对性地对中小微企业提供支持?


中小微企业的发育需要更肥沃的土壤,金融业作为服务业,决定生产资料、生产要素的竞争实力,金融业回归服务百姓,服务实体经济的职能是大势所趋,也是必经之路。


“我们的许多企业、行业不是输给了疫情,而是输给了自己。”宋博士说道。所谓的完美的商业模式是不存在的,时代改革的红利不能被等同于营商能力,这个“Bug”的长期存在导致部分企业在面对国家政策调整和外部环境的转换的时候风险抵御能力是极低的。


补贴的方式方法也很重要。痛定思痛之后我们必须总结,无论是针对疫情的加时赛,还是面对其他挑战。比如,消费券和其他消费补贴有杠杆作用,是“扶危救困”的好帮手。调结构,升质量,保民生,是我们需要长期钻研的课题。我们有结构性调整的重大机遇,是让“中短期的悲观”向“长期的乐观”转变的关键契机。


王健教授从宏观角度出发,与我们讨论了消费对中国经济发展的推动作用,并且指出企业和政府需要深刻认识到这一点才能够在经济增长模式的变化中抓住机遇。


【小知识】

消费是现代经济发展的决定因素

中国经济增长模型正从生产驱动向消费驱动转变


人类的生产能力在过去的几个世纪中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我们的生产能力现如今已经能够满足人们的消费能力。现代社会中的经济发展速度往往取决于消费市场和消费意愿的大小。


王健教授认为发展中国家面临共同困境——没有足够的消费力来持续性为生产提供动力,继而又进入经济增长困境,这是一个恶性循环。在过去我们取得重大经济发展与突破的时期,中国依靠的是国外的消费市场,且一切社会资源朝生产倾斜,而发达国家主要依赖的是国内的消费市场。


重生产轻消费的经济增长模式



“短期内依赖‘重生产轻消费’的结构是促使国家经济腾飞的方式,但是长期而言我们无法使用这一种单一化模式化的发展思路来应对生产要素、系统重装的时代。”


即使在未来中国有望成为全球最大的单一消费市场,也需要打破过去的成功经验所带来的思维惯性,寻求新的经济增长突破点。



在2010年以后,海外市场已无法支撑中国的生产能力。原有的增长模式造成的失衡造成了“重生产轻民生”的局面——居住和商业用地补助工业用地,土地融资模式。也存在教育医疗等服务落后、居民收入占比下降、国内消费动力不足等问题。



王教授表示,以国内的出租车品牌为例,我们可以看出,由于长期保护地方性本土企业,市场存在严重的割裂现象,如深圳-比亚迪、上海-现代、北京-大众等,统一开放的大市场尚未形成。


未来经济增长模式


在未来的中国经济增长进程中,应当本国居民消费为主,海外市场为辅。提高居民收入、提高政府民生投资并且统一国内消费市场。从企业和个体的微观角度出发,需要更多的优秀的企业与投资人加入到市场配置中,挖掘居民消费潜力和可能性。


最后,宋博士和王教授为大家留下了几个具有代表性的话题以供我们讨论思考:


1. 老龄化与消费

人口是一个慢变量,人口的长期改变会对消费行为、习惯、结构带来冲击,研究人口对我们的消费、投资市场具有重要意义。宋博士说道,倘若以上海为例进行分析,就能发现单上海一座城市就有26万独居老人,而我们在这一老龄化现状上尚未有足够的重视和探索。


作为资深从业人士,宋博士认为,虽然已经有优秀企业在养老行业作出了勇敢的尝试,并且获得了一定的成功,但是我们在产业化养老的道路上仍有许多要面临的问题,比如养老并不完全等于养老地产,这是一个长周期、慢回报的,需要慎重处理的细分产业,而如今我们仍习惯于将养老问题笼统地概括为地产、基建项目。其次,另一个与人口老龄化对应的新情况是,90后、00后会成为消费的主力,消费市场已有不容忽视的了新趋势和新潮流,过去的老瓶子似乎无法装“新酒”了。


2. 消费圈层化

由于人均收入水平的差异,北上广深无法代表全国,要想透彻了解国内整体消费现状,可以尝试在乡镇而非大城市进行调查,包括并不局限于居民收入、政府运作模式、当地文化等。


宋博士使用了“班级”作比,如果全中国是一个大班级,我们不能用经济发展程度优越和常住人口数量可观的“优等生”来代表整个班级。收入水平、受教育水平、对生产要素的掌握情况决定了居民在社会中的消费圈层。消费平台如淘宝、京东、拼多多之间的鲜明差距,折射出中国社会的现状,这些商业差异化发展规律都是我们的宝贵财富。


2022级金融EMBA最后一批次面试申请即将截止!

欢迎广大有志之士申请!


版权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MBA教育网”的所有作品,均为中国MBA教育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中国MBA教育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MBA教育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3、本网不保证向用户提供的外部链接的准确性和完整性,该外部链接指向的不由本网实际控制的任何网页上的内容,本网对其合法性亦概不负责,亦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