师者云丨杨骞:中国为什么能够创造经济发展奇迹

7521
来源:四川大学EMBA  作者:原编  责任编辑:MBAedu

1.png



1 中国经济成就裴然


从1979年到2019年,经过40年改革、开放和发展,不考虑价格因素,中国GDP从4100.5亿元增至990865.1亿元,增长241.65倍,人均GDP从423元增至70892元,增长167.5倍,进出口货物贸易总额从438.84亿元增至315583亿元,增长719.13倍,财政收入从1146.38亿元增至190382.23亿元,增长166.07倍。1979年中国GDP全球排名第11位,占全球GDP比重1.79%,人均GDP203美元,全球排名第145位,进出口货物贸易总额全球排名第32位,占全球进出口货物贸易总额比重0.86%。2019年中国GDP全球排名第2位,占全球GDP比重16.58%%,人均GDP10098美元,全球排名第65位,进出口货物贸易总额全球排名第1位,占全球进出口货物贸易总额比重12.13%。


1979一2019年每10年期中国经济主要指标年均递增率表:


2.png



按世界银行标准,中国已达到上发展中国家和中等收入国家水平,2022年或进入发达国家行列。中国经济发展令世界瞩目,为全球经济发展史之罕见,堪称经济发展奇迹。回溯分析40年经济发展历程,思考总结40年经济发展经验,不仅可以找到中国创造经济发展奇迹的“为什么”,还可为中国未来经济发展“怎么办”提供有益借鉴。


2 坚持市场经济制度


1949年新中国成立至1978年的29年间,中国效仿苏联实行计划经济体制,条块分割,效力不高,活力不强,有效供给不足,生活物质短缺,经济发展状况处于全球低收入国家平均水平。为了加快国民经济发展,1978年党十一届三中全会起始,在学习借鉴发达国家成功经验的基础上,国家陆续作出一系列关于经济体制改革的重大决定,其中最核心的决定是:摒弃计划经济模式,开启工业革命征程,建立市场经济体制。工业革命是科技进步的产物,是一个国家或地区从传统农业社会向现化工业社会转变的过程,基本特点是技术、知识和资本密集度高,精细分工,密切协作,规模生产,发展速度快,带动能力强。全球发达国家都是通过工业革命过程完成了现代科技和国民财富积累,实现了国家强大。市场经济是工业革命的产物,主要特征是资源和要素配置由市场决定,企业是经济行为权责利的市场主体,竞争和创新是驱动经济发展的持续力量,全球化和法治化是经济充分有序发展的必然要求。市场经济因最具活力和最有效率、广泛合作和不断创新,为全球绝大多数国家推崇。市场经济和工业革命,为中国经济高速发展提供了国家制度和发展模式保障。解放思想激发了社会创造力和市场活跃度,调整生产关系释放了对生产力的束缚,中国经济由此开始进入高速增长的快车道。 


3 坚持改革开放国策


为了适应市场经济发展需要,国家在坚持中国共产党领导和社会主义制度的前提下,以富民强国为出发点,把改革开放作为基本国策,循序渐进实施了划时代的对内改革和对外开放。对内改革主要包括农村、城镇、土地、住房、企业、科技、教育、卫生、文化、外贸、金融、财税等改革,其中最关键的改革是:取消农产品统购统销和农业税,延长农村土地承包期和土地使用权可流转,减轻了农民负担,调动了农村积极性,稳定和发展了农业经济;推进建设用地商品化,政府用级差地租集聚了财力,用土地供应推动了基础设施建设、产业布局和城市发展,使土地成为最有价值和增值潜力的国家资源;国企建立健全现代企业制度,增强国有资本保值增值能力、经营活力和经济效益,为现代工业体系建设奠定了坚实基础;实行银行商业化,发展保险、证券、信托、基金、融资租赁等非银行金融机构,设立货币、外汇、资本等金融市场以及股权、期货交易市场等,为经济发展提供了金融要素支撑;划分中央和地方的事权和财权,调整税收结构,实行分税制,中央适度集中财力并按比例转移支付给地方,强化了中央集中财力办大事的政策调控能力。对外开放主要包括引进国外资金、技术、管理、企业,开放沿海和内陆城市、行业领域和市场准入,设立经济特区、高新技术试验区、工业开发区、自由贸易区等,至今已有180多个国家和地区在中国的投资累计超过2万亿美元,对增加有效投资,调整产业结构,推动科技创新,拓展国际市场,促进经济增长等,发挥了积极作用。特别是中国加入WT0以后和推动“一带一路”倡议以来,外资外贸再上新台阶,2019年外企对中国进出口货物贸易的贡献度约40%,对GDP的贡献度超过20%,对税收的贡献度约20%。随着中国经济外向型产业能力和全球化配置水平不断提高,对全球经济的贡献度和影响力也不断增强。举国上下搞改革,促开放,抓发展的历史大潮,加快了中国经济工业化和全球化的历史进程。

 

4 坚持依法治国方略


法治是人类社会进入现代文明的重要标志,也是经济社会发展的必然要求。为推动市场经济健康发展,改革开放40年以来,中国坚持把法治建设作为国家方略,先后制定和修订了12000多部法律和法规,其中经济类最重要的法律和法规是:《公司法》、《合同法》、《工商登记管理条例》、《增值税暂行条例》、《企业所得税法》、《个人所得税法》、《劳动法》、《专利法》、《破产法》、《中外合资经营企业法》、《外商投资法》、《商业银行法》、《证券法》、《保险法》、《产品质量法》、《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环境保护法》等,使所有经济行为规范有序,有法可依,违法必究。特别是中国82《宪法》第十一条写入“在法律规定范围内的城乡劳动者个体经济,是社会主义公有制的补充。国家保护个体经济的合法的权利利益”。88《宪法》第十一条写入“国家允许私营经济在法律规定的范围内存在和发展”。99《宪法》第十一条写入“在法律规定范围内的个体经济、私营经济等,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国家保护个体经济、私营经济的合法权利和利益”。04《宪法》第十三条写入“公民的合法的私有财产不受侵犯”,“国家依照法律规定保护公民的私有财产权和继承权”。把发展私有经济和保护私有财产写入《宪法》,对增加人民群众积极性和创造性,积累国民财富,维护公民权利和社会稳定,建设文明富强国家,具有深远影响。市场经济是契约经济,也是法治经济。科学立法,严格执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的法治环境,是最重要的营商环境。尽管中国法治建设仍在路上,但对保障中国改革开放40年经济快速发展而言却意义非凡。

 

5 坚持发展民营经济


1956年至1978年的22年间,中国生产力不发达,没有严格意义上的私营经济或民营经济,直到1978年,中国开始陆续出现大量个体工商户。在全球经济民营化浪潮趋势背景下,改革开放40年以来,基于国家制度安排保障和政策供给支持,民营经济经过了初步发展、快速发展、扩大发展和混合发展的成长历程,尽管道路艰辛,仍然砥砺前行。民营经济源于民生,基于市场,产权明晰,机制灵活,效率高,活力强,在改革开放和经济发展中不断壮大,已经成为中国经济发展的重要动力,财税增长的重要来源,社会就业的重要领域,固定资产投资的重要平台,科技创新的重要主体,被喻为富民经济和强国经济。2016年,民营经济增加值465580.88亿元,占全国GDP62.57%,工商税收94488.6亿元,占全国工商税收67.25%,就业人员29454万人,占全国城镇就业人员总数71.11%,固定资产投资429104亿元,占全国固定资产投资70.75%,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发明专利222704件,占全国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发明专利77.60%。正如习近平总书记2018年11月1日在民营企业座谈会上的讲话中指出,“民营经济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重要成果,是推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重要力量,是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推动高质量发展、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的重要主体,也是我们党长期执政、团结带领全国人民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重要力量”,“我国经济发展能够创造中国奇迹,民营经济功不可没”。


6 中国经济发展启示


经过改革开放40年的经济社会发展,中国从一个贫穷落后国家变成综合国力世界排名第二名的强大国家(《美国新闻与世界报道周刋》对2019年全球综合国力的排名),从政治、经济、军事、文化、科技、教育、外交等综合意义上反映了中国的发展能力和实力,世界为之感叹。在过去40年改革开放和经济发展过程中,中国也曾面临“姓资姓社”的置疑,“6·4风波”的干扰,亚洲和美国金融危机的冲击,汶川地震的影响,转型升级发展的挑战等,但中国始终坚持党的领导和社会主义道路,始终坚持深化改革,扩大开放,发展经济,齐心协力,砥砺奋进。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改革开放40年来,在中国共产党坚强领导下,中国人民艰苦奋斗、顽强拼搏,用双手书写了国家和民族发展的壮丽史诗,中华大地发生了感天动地的伟大变革”。因此,中国经济发展奇迹最根本的原因可以归纳为两条:一是中国共产党的政治使命和智慧,二是中国人民的勤奋和创造。在为成就自豪的同时,也应该清醒的看到,中国人口多,整体发展还不充分,区域发展还不平衡,与发达国家相比在许多方面还存在较大差距,特别是在国际形势深刻变化的背景下,中国未来经济发展或面临不确定性挑战。中国40年经济发展奇迹带来的启示是:坚持市场经济和深化改革开放,加强法治建设和发展民营经济,是中国未来经济发展再创辉煌的必然选择。中国是世界的,中国离不开世界,世界也需要中国。习近平总书记在展望中国经济发展未来时强调:“回首40年改革开放历程,中国人民更加坚定的认识到,只有改革开放才能发展中国。面向未来,中国将以更负责的精神,更开放包容的胸襟,更高质的增长,在实现自身发展的同时,为世界名国共同繁荣作出更大贡献”。


(本文数据均来自官方公开信息,由刘静波、胡涛综合整理,所有内容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


版权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MBA教育网”的所有作品,均为中国MBA教育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中国MBA教育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MBA教育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3、本网不保证向用户提供的外部链接的准确性和完整性,该外部链接指向的不由本网实际控制的任何网页上的内容,本网对其合法性亦概不负责,亦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

上一篇 下一篇